热搜女护士因不当言论"主动辞职",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点击: 日期:
2019-12-25
接诊艾滋病患者而在微博发表发泄性言论的护士,确实错了!但有错尚可改,主动辞职,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舆论文化与医院管理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前几天某护士因接诊艾滋病患者在微博上发布不当言论引起舆论讨伐,最后以该护士"主动辞职"收场。
同为护士,我不为这个这个护士辩解,确实错了,作为医护人员,真的不应该在社交平台发布此等言论,更不可以歧视艾滋病患者群体。
但是我认为,有错应改,但管理文化是"疏"还是"堵"?难道,失去一名护理人员,是我们在此事件中想要的结果吗?我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讲讲同为护士的我们是怎么想的。
身为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无差别对待每一个患者,这是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在生命面前,没有阶层、没有贫富。
但是,像艾滋病一类的传染病,请允许医护人员们仍然可以害怕、紧张甚至是恐惧。
抛开医护人员的身份,我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我们有自己的小家庭。我们也非金刚不坏之身。当每一次面对艾滋病这类传染病时,我们还是会忐忑不安,纵然已经非常熟悉(笔者已经工作近十年,每次都会紧张,即使科里工作二十多年的姐姐们也很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这与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每一个护士工作之前都系统学过各类医学基础课程。我们深知艾滋病类的传染病可以经血传播,我们还知道这个病可以控制(须终生服药监控)但不可以治愈。
工作后我目睹了很多艾滋病晚期患者的案例,比起"未知"的恐惧而言,有时候,"已知"的恐惧更令人窒息。
十年前我还在读本科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护士职业暴露后,为了维权与美国整个司法体系、CDC斗争。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工作接触艾滋病患者在所难免,但是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中招"。这是对于疾病的怕。
与我们每天的工作场景有关。临床护士每天都要做抽血、输液。如果读者朋友您在医院里工作,一定听过针刺伤(这里就不要提橡胶手套了,那层橡胶在锐利的针头面前秒破)。
没用过抽血针的读者,我和您解释一下抽血针什么样。抽血针小小的,非常不起眼,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扎在采血管上,一部分用来穿刺血管。一不小心,就有没扎中患者而扎到自己的可能,所以护士抽血的时候都会注意力高度集中。
但是,就是扎在采血管上的这端,也非常危险。它需要用力才能插进采血管上(采血管的橡胶塞非常厚实)。一个不小心划破手,没什么不可能的。
我自己的人生第一次职业暴露就是这样来的。患者也同样罹患艾滋病,我事先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小心再小心,可是我的左手食指就这样被扎出了血。那一刻我非常害怕,不知所措,胡思乱想。这种恐惧的心理在接之而来的阻断药疗程中被几何级地扩大化。
对于一些网友说的没有听说哪个护士因为给艾滋病患者抽血打针而感染,我想说只是信息途径的问题。
我们假想如果真的职业暴露艾滋病,就算认证了工伤,那么接下来的人生之路怎么办?往大了说,我们受了这么多年的高等教育,没贡献几年就要开始接受社会救济?往小了说,没有办法和其他同事一样上班,我的家庭怎么办?
而且,工伤认证之路,并不容易。艾滋病毒感染后有潜伏期,取证想必困难重重。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更是时时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踩雷"。
汶川地震、非典、甲流,医务人员和武警官兵们一起冲在救灾一线,勇敢,智慧,有担当。但是面对这些的时候,医务人员也是人,会害怕,会心生敬畏,同时会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什么呢?
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闻艾生畏"、本能地想逃避,这是"本我"的真实体现,但现实生活中,那么多医护人员在临危受难之际,能够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甚至控制和压抑"本我"的需要,按照职业道德、良心和理性行事,这背后,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文化因素等功不可没。
上述女护士"主动辞职",或许意味着她的护理职业生涯自此将永远划上句号。但,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在护理人力资源如此紧张的今天,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同志。文化之厚重,在于包容,管理之目的,在于"疏"而非"堵"。
至此,笔者想说,当事护士,我们可以理解你的害怕、紧张,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接受你的歧视言论。根据网上被曝出来的资料,你才刚刚走出校门,希望你知错能改。人生的路还很长,也希望大家宽容这个刚出校门的姑娘。
我们常要求护士,要有同理心,无条件地积极接纳患者。同样,护士也需要被理解,整个社会也需要一种宽容文化,因为,"事虽有错,但其情可悯",只要认错并积极改正,将来未必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护士。愿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最后,提醒广大的护理同仁,无差别地对待所有患者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日常工作中,保护好自己也很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写了一首打油诗,和大家分享。
医护人员的背后也都是一个个家庭,我们自己健康对我们的家庭的重要性和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缓解疾病痛苦重要性是同等的。
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南丁格尔誓言或是职业道德都要求我们要无差别地救治患者,但是这个与我们关心自己并不矛盾。做好个人防护,不论是呼吸道、消化道或是血液等,真正做到有防无患。
护士的工作要求我们胆大心细,就像我们当年在学校学习扎第一针一样,每次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都会紧张,但是越是这样更应该提醒,一定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尤其像是穿刺一类的操作。
若第一次失败,第二次估计会更紧张,同时一些较为焦虑的患者也会变得很焦躁,这些都会增加我们的紧张。所以平时苦练功,争取上场一次就"搞定"。
科室应该建立一种对于传染病互相提醒的机制。可以是交班时,确保不同班次的人员都注意;也可以是科室工作群内提醒。
这里有个两个需要注意,首先交班时提醒,一定要注意场合。绝不可当着患者或者家属的面讲(即使患者或者家属非常了解其所患的疾病且并不介怀);其次对于在科室工作群内提醒,必须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发布提醒内容建议写清床号和疾病就可以,不要提及姓名,更不可拍照。
一定牢记医院的暴露传染病应急预案,知道暴露不等于没救。抓住事发后的黄金时间段,做好各种阻断。尤其是一些上报院内职能科室的文书工作不可忽视,这些是如果不幸"中招"后,工伤认定的依据。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漂洋过海,流传甚广。对于艾滋病一类的传染病,医护人员不是神,可以心存恐惧害怕,但是道德要求我们不可以因疾病原因而心生偏见、歧视。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同时,务必要做好个人防护。
常念同理心,关心患者和其家属,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他们因疾病而经历的痛苦。有时候,我们不用做过多特殊的帮助,就把这个传染病患者当做和其他普通患者一样,他就会感受到尊重。
无差别对待艾滋病患者兼顾职业防护,并不是一件难事,做好上面这个打油诗,您觉得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