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强迫、抑郁、躯体化症状,如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遗忘率高,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伴头疼、腰疼、肌肉酸疼等。
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提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
此外的职业心态偏差,人格异常,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
护理考试、操作考试、科室检查、应急预案、护理常规、职责制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护士的日常,常常面临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为帮助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丰富业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护理人云课堂专门为护理人员奉上了一堂“护士如何应对心理压力”的课程。供大家学习交流。
根据调查显示:每十名护士当中,就有一人存在心理问题。某医院的工作站在1年时间内对近千名的护士进行了心理测评,发现10%-20%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大概半数员工需要进行心理干预。院内近千名护士进行心理测评发现,以下四类护士人群的问题最集中:临床护理人员长期承担着紧张繁重、超负荷的一线工作,无节假日,不断轮换的日夜班,生活无规律,每日面对生活和心理都有问题的人群,经常面临急症抢救,面对死亡,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病人及家属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趋增高,护士面临着工作和举证的双重压力,恐怕差错事故、投诉的发生,导致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性增高。工作辛苦而与所获取的回报不等价,目前国内普遍存在临床护士编制不足的情况,而且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承担着超负荷过重的护理工作。如护理管理者的不正确管理方法也会成为护士压力的应激源。自我减压,应对压力主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掌握有效的应对技巧,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护士学会正确认识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对自己的职业准确定位,找到自我平衡支点,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通过平衡支点找到最佳路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当出现焦虑、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时,能善于及时发现、承认这种负性情绪的存在。参加继续教育 自信心可增强个体对压力的抵抗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措施,不过分苛刻自己和他人,要经常自我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从心理学角度讲,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及学习效率。同时要勤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