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原大省河南宣布:从现在起至明年3月底,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取消节假日,各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实行日调度、日报告,医疗机构分管医疗的院长和医务部门要24小时在岗值守,确保过渡期平稳过渡,为夺取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这个消息,在医疗行业里面引起了一点浪花,但这个不大的小浪花很快就消散无踪了。
在很多地方,别说法定节假日,就连病假,医务人员都已经休不成了。
在很多地方,医务人员带阳上岗,带病上岗,甚至带烧上岗,早已经成了常态。
和我之前多次警告过的一样:防疫政策的调整,对医疗行业而言,绝不是苦日子的结束,而是苦日子的开始。
在抗疫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后,之前“防”的压力,现在全部转到了“治”上。一边是迅猛增长的患者数量,一边是大量感染减员的医疗行业,中国医疗系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
而这种压力和冲击,最终只能由医务人员硬扛下来。
既然是“硬扛”,那过程肯定会非常痛苦。
过去这段时间,很多医疗同行给我发私信,讲自己医院的种种不合理要求,比如强令阳性甚至发病未愈的医务人员返岗工作等等。
我都没有转。
我很清楚,如果我写几篇声情并茂的文章,声讨一下冷血的医院无良的领导,肯定会获得巨大的流量和支持,顺便涨一波粉丝。
但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老兵,作为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医生,作为一名已近知命之年的老百姓,我同样很清楚,在这些不合理不近人情的要求背后,医院领导必定有合理的理由和不得已的苦衷。
我说过:当“防”的战线失守,“治”的战线就会承接所有压力,医务人员注定要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扛下所有。
所谓慈不掌兵,为了维持医疗体系运转,为了避免医疗体系崩溃的灾难性后果,有关部门只能硬着心肠拼命压榨医疗行业的所有潜力,竭尽全力扛住汹涌而来的冲击波。
而这,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宿命。
在这种情况下,再质问“凭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身为医务人员,我们其实都别无选择。
这本来就是一场战争,而我们1400万医务人员,就是守土有责的战士。
有些仗,我们可以允许军队在敌强我弱的时候撤退;有些仗,我们甚至可以允许前线士兵缴械投降,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但是,有些仗,那就是上甘岭,不能撤退,也不能投降。
摊上这样恶仗和硬仗,就只能是健康人打完了伤员顶上,战士打完了干部顶上,前线打完了后勤顶上。真到了必要的时候,师长也得冲上去拼刺刀,伙夫也得拿起武器打冲锋。
为了保住大局,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也绝不允许撤退,更不允许投降。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确保医疗体系不被疫情击穿,这是未来几个月里,中国必须守住的底线。
如果这个底线被击穿,那不仅意味着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也意味着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甚至有可能演化成一场剧烈的社会动荡。
其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这条底线,就踩在我们的脚下。
这条最后的防线一旦失守,我们所有人,包括医院各级领导,包括整个卫生医疗系统,都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现在,没有人可以后退一步。
我们身后,是14亿百姓,其中包括近3亿老人。这3亿老人中,有2500万没有接种哪怕一针疫苗。这3亿老人,绝大部分都患有各种基础疾病。
这其中,有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的爱人,有我们的子女,有我们的兄弟,有我们的姐妹,有我们的师长,有我们的亲友。
不久前,《长津湖》和《水门桥》两部电影,火遍了全中国,无数同胞在电影院里为英雄先烈的事迹感动的热泪盈眶。
如果可以选,我宁愿中国没有这么多的英雄。
如果可以选,英雄们大概也宁愿不去做英雄。
如果可以选,我相信,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的英雄们,宁愿日本没有侵略过中国,宁愿自己老死乡间草野。
如果可以选,我相信,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英雄们,宁愿美国没有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宁愿解甲归田平淡一生。
如果可以选,我相信,中国志愿军也宁愿用范弗里特弹药量去犁平敌人的阵地,而不愿意让自己的战士去炸碉堡堵枪眼。
如果可以选,我相信,中国指挥官也宁愿用无穷无尽的飞机炸弹去阻止敌人逃跑,而不愿意让自己的战士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夜里冻成冰雕。
同样的,如果有的选,没有哪个医院的领导愿意让医务人员带病上岗。
尽管在一线医务人员眼中,院领导永远都不是东西,但即便院领导再不是东西,也不会不是东西到这种程度。
其实,没有多少人想做英雄。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很多时候都是被形势逼出来的。
现在,形势到了国家需要医疗行业守住最后防线的时候,到了人民需要1400万医务人员承受压力作出牺牲的时候,到了历史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去做英雄的时候。
既然形势到这份上了,那就啥都别说了。
时势造英雄,既然被时势造上了,你不做英雄也不起时代啊。
与炸碉堡堵抢眼的父辈们比起来,我们已经幸福太多了对不对?
与其骂骂咧咧哭哭啼啼上战场,还不如索性光棍一点,昂首挺胸去做个英雄吧。
以后老了,也有和孙子吹嘘的资本。
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