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网站发布2023年第46周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
显然,各地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而在此形势之下,全国多地医院也纷纷报告儿科就诊量激增。
单日接诊破万!儿科门急诊迎来就诊高峰 今年的儿科呼吸道传染病就诊高峰,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且持续时间或许还会更长一些。
据报道,多地多家大医院儿童门诊都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特别是此次舆论关注度最高的北京。
对于近几日北京出现的“发热潮”,11月23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副主任晁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能是我们医院开院以来,儿科压力最大的一次”。平日里,晁爽所在医院儿科的单日门急诊量仅约300人次,现在已经突破了800人次,数量翻倍。
此外,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医院的儿科门诊超负荷运行已经超过一个多月了。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李豫川向央广网记者介绍,目前医院内科日均接诊患者超7000人,远超医院承载能力,医院已经向内科、发热咳嗽门诊倾斜了资源。首都儿科研究所同样人满为患,有患儿家长反映“昨天排的号今天还没看完”,甚至有家长自备折叠椅输液。
天津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天津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呼吸感染科专家邹映雪介绍,最近一周,儿童医院两个院区日门诊量和急诊量加起来已经超过12000人次。
不仅北方医院“爆满”,南方医院也同样陷入了繁忙。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1月13日官方公众号的消息,11月至今,仁济医院儿科门诊就诊量超8000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5%。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国际部11月21日发文称,连日来,国际部儿科门急诊就诊患儿暴增,单日门诊就诊峰值近300人次,单日门诊输液量高达130余人次。上午门诊时间结束后,仍有二三十个小病号等待看诊,夜间也有60-70名患儿到急诊就医,工作量非常大。
不光是素来繁忙的公立医疗机构,目前一些头部的高端民营医疗机构中也出现了接诊忙的状态……
而以上种种,都反映出了当前这波“发热潮”的威力不容小觑。
护士被累晕,家属却怒斥!医护短缺下,儿科接诊压力大
继新冠疫情之后,又一场硬战来了。
这一次,冲锋在前的依旧是我们的医务人员。
在各路报道中,不乏患儿家属的抱怨:“验血前面排了几百人”、“挂号挂到几千号”、“住院需要等上好几天”……在这些抱怨声中和这些难以想象的数字面前,清晰可见当前儿科拥堵之现状。
毫无疑问,这会让本就十分短缺的儿科医疗资源雪上加霜。但责任在身,医务人员只得又一次奋不顾身。
据报道,各大医院为了迎战感染高峰,医务人员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行已成常态。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布消息称,儿科全员停休,科室主任及副主任每日夜班在岗,增加儿科急诊出诊点位,另外还调动全院具备儿科诊疗资质的医师支援儿科门诊。
北京儿童医院举全院之力应对就诊高峰,调整人员向内科、发热咳嗽门诊倾斜,出诊医生人数根据病人数量实行动态调整。检验、影像、药学及收费窗口联动,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延长工作时间,保障临床需求。
甘肃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则是多措并举缓解儿科就诊压力,如扩充儿科床位,加强医护力量配备,组织相关业务培训,严格落实“24小时”全天候接诊等等。该院儿科两位护士长表示:“就诊患儿增多以来,我们的护士都是加班加点,没有按正常时间下过班,平均工作时长都在10个小时以上。科室好多医护的孩子也都生着病,由于工作缘故,科室床位紧张,自己家的孩子就在上班前、下班后再带过来看病。”
重压之下,医护的意志可以是铜墙铁壁,但身体不是。
据报道,11月20日,天津一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因儿科爆满,工作连轴转而体力不支累晕倒地。
这一幕,任谁看了都不由得心疼。
可当几名医护正齐力扶起累倒在地的护士时,一名患儿家长却怒斥:“是不是国家给你们惯出毛病来了……”
小编不知道那位累晕的护士有没有听到,但在场清醒的医护无疑是寒心的,包括现在看到这句话的读者,肯定也是心底一片凉意翻涌。
这里,小编不由得想起了前不久那位长怒斥医院放号多致孩子看病等太久的家长,他对医生说:“你看得了就看,看不了就不要放1000个号子!有孩子发烧40度,没出来一个人处理。”一旁女子也说道:“孩子发烧难受死了,趴到门口吹凉风,等了整整7个小时。”
试想,是医生想放这么多号吗?患者没看上号,医生能下班吗?他们何尝不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不然的话,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不放一千个号,你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要相互理解,更何况医护人员是在牺牲小我的基础上去成全更多人的就医需求,这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怎能反被攻击呢?
或许,下面这位护士说得这段话可以给人以警醒——
她说:“从9月份开始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在前几天,我们一直是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的,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部分医生又要开工了。哪里有那么多医生啊,随便培养一个医生也要十几年啊。”
这里,我们应该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在我国,儿科医生及其短缺——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儿科医生总数约为10万人,却要服务2.6亿0岁至14岁儿童,平均每2000名儿童才能拥有1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
而今,这个缺口应该是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从上述两位家属对待医护人员的态度中我们可知一二。
所以,为了将来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有病可医,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善待所有的医务人员。
如何迎战感染高峰?
为何感觉今年不仅感染人数偏多,而且感染症状也偏重呢?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王全意11月2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流感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流行期比往年提前了,高峰可能要早于往年到来。由于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总体感染人数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可能会导致高位平台期长一些。
针对感染症状偏重这一问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解释,支原体肺炎3年至5年为一个小高峰,2023年是一个感染“大年”,支原体的病原可能有一些基因的变异,对阿奇霉素有一定抗药性,相对来说症状就偏重。2022年的支原体感染表现可能只是咳嗽,但2023年的病株容易特别快地引起肺部的感染。
因今年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较厉害,炎症面积较大,也更加难治愈。临床上患儿的发热病程大多在一周以上,而且孩子免疫力差的时候,会合并其他的感染,比如说合并细菌感染或合并病毒感染,出现一些肺外的表现。比较严重的会出现中枢神经脑炎的表现,导致病程的延长,症状的加重。
那么,该如何迎战此次感染高峰呢?
业内不少专家认为,应该要理性对待——正规医院都能处理,不必扎堆去大医院。
此前,北京儿童医院通过多渠道呼吁,由于目前就诊量大,如果孩子刚出现症状,不建议立即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儿研所等儿科医院就诊,可先前往有儿科资质的社区医院、二三级医院初诊,也建议家长不要反复就诊,多病流行增加了环境闭塞与人流密集场所交叉感染的风险。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儿童感染科主任文丹宁也表示:“以武汉为例,有80多家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对于肺炎支原体,近期有关部门已针对有儿科的医院轮番做了几次相关培训,国家卫健委也印发了诊疗指南。只要是正规医院,一般都能处理,不是非要扎堆去大医院。如果遇到重症,可以再转到上级医院。”
而且国家卫健委也要求各地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同时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所以,当前各大医院儿科的拥堵,其实和部分家长恐慌的心理也密不可分。
最后:希望大家依然可以安然度过这次难关!也希望我们的医务人员保重好自己的身体!